朋友的女兒九月份就要去上幼兒園了,朋友感覺自己終于「解放了」,可以出去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了,但開心的同時她也很擔心,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里會不適應,作為父母,最期待的還是自家孩子開心快樂。
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同事的女兒可樂,可樂是去年秋季上的幼兒園,去了兩個星期之后他怎麼都不愿意去幼兒園了,有一次同事去接可樂放學,聽到同班小朋友喊可樂「愛哭鬼」。
同事回家之后問可樂老師在幼兒園里到底發生了什麼,老師表示可樂語言表達能力有點差,她和其他小朋友說話說不到一起就哭,跟老師說話也是,說不明白的時候就哭,越哭越說不清楚,老師字里行間也在暗示帶可樂很累,比帶其他小朋友累很多。
同事因為這件事和我們吐槽幼兒園老師責任心不強,對孩子耐心不多,因為這件事我特地去咨詢了在幼兒園上班的嫂子,嫂子表示可樂遇到的事情其實是比較正常的。
在幼兒園里,老師幾乎不會喜歡這三類孩子,但他們也不會明說,那麼是哪三類孩子呢?
1.自理能力差的孩子
很多幼兒園小朋友都會在幼兒園午睡,夏天的時候還好,冬天老師會要求孩子們脫衣服午睡,睡醒之后穿上衣服,還要自己穿鞋子和疊被子,自理能力強的可以很好的完成這些事情,將自己收拾的井井有條,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就不能,坐在那里等著老師過來給穿衣服、穿鞋、疊被子,一個孩子這樣還好,如果四五個孩子這樣,老師需要很多時間才能收拾好。
嫂子表示她經常幫幼兒園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綁鞋帶、穿衣服,有時候還要給他們喂飯,帶這些孩子會比帶自理能力強的孩子累很多。
2.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孩子
幼兒園老師幾乎不會喜歡表達能力差的孩子,因為他們說不清自己的訴求,比如要去洗手間、要喝水等等,有的孩子描述不清楚就會哭,老師還要安慰孩子的情緒,這會讓老師變的很累。
嫂子就曾遇到過語言表達能力很差的小朋友,小朋友要去洗手間,一直磕磕絆絆說「去洗手」,嫂子帶她去洗了手,她還是磕磕絆絆的說「去洗手」,聽了半天嫂子才聽明白,她是要去洗手間,嫂子帶她去的時候發現她已經尿在了褲子上,下午放學的時候家長得知女兒尿褲子對著嫂子也是一頓指責,嫂子表示自己很委屈,明明不是自己的錯誤。
3.沒有規矩的孩子
在幼兒園,老師會組織孩子做游戲,學一些簡單的知識,很多小朋友都是乖乖坐在那里,但也有一些小朋友沒有規矩意識,調皮搗蛋,擾亂課堂秩序,老師指責兩句又開始哭,老師對這種孩子也是束手無策,因為這類孩子,老師維持課堂秩序都需要很多時間,也要耗費很多精力,對這種孩子自然也是喜歡不起來。
這三類孩子是老師不會喜歡的,老師也不會明說不喜歡那些孩子,但家長要提前做準備,這樣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才會更加精彩,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,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服、穿鞋、吃飯、疊被子。
平時家長可以多與孩子溝通交流,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,我們可以發現,那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,父母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,他們經常溝通交流,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,與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。
規矩意識是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培養的,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,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要告訴孩子遵守規矩,尊重老師,這樣孩子的自控能力才會變強。
對于幼兒園的一些「潛規則」,你們怎麼看呢?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